端午佳节,粽叶飘香,龙舟竞渡,这个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,宛如一颗璀璨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端午,探寻那些有趣的事儿。
说起端午起源,最为人熟知的便是纪念屈原。战国时期,楚国大夫屈原,一心报国却遭奸佞排挤,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,绝望的他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。百姓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啃食他的遗体,纷纷划船打捞,并将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。此后,每年的这一天,人们便以划龙舟、吃粽子等方式来缅怀他,这一传统延续至今。但实际上,端午的起源远不止这一种说法。有观点认为,端午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;也有说法称,端午源于古代的“恶日禁忌”,在古人眼中,农历五月气温骤升,蚊虫滋生,疫病容易流行,五月初五更是 “恶月恶日”,人们通过各种仪式和习俗驱邪避瘟,祈求平安。
端午的习俗丰富多彩,南北各具特色。在南方,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。“棹影斡波飞万剑,鼓声劈浪鸣千雷。” 端午时节,江河之上,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,选手们随着激昂的鼓点整齐划桨,奋勇争先,水花飞溅,场面蔚为壮观。而在北方,虽水域不如南方那般丰富,但也有独特的庆祝方式。比如,在山东等地,人们会在端午节清晨,将艾草、菖蒲等悬挂在门口,以驱邪避灾。
粽子,无疑是端午的代表性美食。在南方,咸肉粽、蛋黄粽备受青睐。剥开粽叶,糯米包裹着鲜嫩的五花肉或咸香的蛋黄,咬上一口,油脂四溢,软糯的糯米与丰富的内馅完美融合,口感层次分明。而北方则以甜粽居多,红枣粽、豆沙粽甜而不腻,红枣的香甜、豆沙的细腻,与软糯的糯米相得益彰,让人回味无穷。除了粽子,端午的饮食文化还有很多独特之处。在浙江绍兴,人们端午节必喝雄黄酒,传说喝了雄黄酒可以驱虫解毒,避邪驱瘟,《白蛇传》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原形的故事更是让这一习俗广为人知;在广西部分地区,人们会制作灰水粽,用草木灰滤出的碱水浸泡糯米,包出的粽子色泽金黄,口感软糯,还带有独特的草木清香。
端午佳节,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、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家庭团聚和社区交流的美好愿景。它不仅是我们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,更是连接着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情感纽带。在这个充满诗意与活力的节日里,让我们一同品味端午的韵味,传承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。(图/源于网络 文/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大自委 钟思宇)